上海乳房重建论坛丨王永胜教授:乳腺癌OPS领域的St. Gallen新进展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第十三届上海乳房重建论坛于2021年10月19~21日在上海以线下会议+线上会议的形式圆满举行。山东省肿瘤医院王永胜教授在本次会议上主持了St. Gallen肿瘤整形外科(oncology plastic surgery,OPS)新进展的讨论。《肿瘤瞭望》特邀王教授再次分享乳腺癌OPS领域的新进展,以及对腔镜乳房重建等热点话题的看法。
肿瘤瞭望:2021年St. Gallen专家投票在OPS领域最大的分歧仍然是关于重建和放疗的时机、顺序问题。您在临床实践中会如何考虑这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王永胜教授:今年的St. Gallen会议中专家对乳房重建和放疗的时机、顺序问题进行了投票,结果显示意见分歧较大,有20%的专家选择放疗后延迟重建,23%选择1期或2期即刻植入,25%选择即刻自体重建,32%选择延迟即刻(expander)。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尚不能回答该问题,临床对此存在较大的争议。
在临床实践中,自体组织重建患者接受放疗的并发症风险相对于假体植入而言更低,远期的乳房美容效果也不错。对于假体植入的乳房重建,5~10年以前可能比较推崇分期植入,即先置入扩张器,放疗结束后再置换永久假体;近年来则对1期或2期假体植入均认为是可选策略。从材质来看,扩张器相较于假体可能更容易在放疗后产生包膜挛缩等并发症,但其优势则是可以在2期置换假体时进行囊壁修复,美容效果比较好;当然分期手术也一定程度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和手术痛苦;而随着放疗技术的改进,减少了对重建乳房带来的并发症,这为1期假体植入提供了保障。在我们中心,大约90%的重建患者都是采取1期永久假体植入,缩短了疗程、避免了二次手术治疗,假体破裂、取出的发生率还是比较低的。
因此,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肿瘤分期偏晚的,术后需要接受较大范围、较大剂量放疗的患者,可能自体组织重建更适合;对于肿瘤偏早期的、淋巴结阴性的患者,可以选择1期假体植入;对于前哨淋巴结阳性等需要进行术后胸壁或区域淋巴结放疗的患者,1期假体植入也是可行的。临床实践中需要结合患者的疾病分期、放疗计划、患者对重建的预期等情况来个体化考虑。
肿瘤瞭望:在同侧局部复发的二次保乳方面,St. Gallen专家达成了相对一致的共识,低危患者可以选择二次保乳+放疗。二次保乳对中国患者而言接受度高吗,您在临床实践中会考虑哪些患者选择二次保乳?
王永胜教授:在St. Gallen专家投票中,对于同侧局部复发的患者,有63%的专家支持选择二次保乳+放疗,这样的选择率在中国患者中可能达不到。整体上,中国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手术比例远远低于欧美国家,对二次保乳的接受度则更低。
那么,哪些患者适合进行二次保乳?从St Gallen专家投票和既往的一些研究证据来看,无病间期较长(>5年,64%的专家支持)、肿瘤生物学行为较好(如肿瘤小,Lumina A型,81%的专家支持)等因素可能有利于二次保乳。
但是,后续是否有放疗计划以及如何选择放疗仍是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如果初次保乳手术已经进行了全乳放疗,二次保乳的手术难度可能会增加,而且术后再进行放疗则可能会增加皮肤挛缩等并发症风险。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有过几例二次保乳的患者,但大部分是初次保乳后进行部分乳房局部放疗。也就是说初始保乳术后的放疗方式也会影响二次保乳的质量,对于不适合二次保乳且仍有较高乳房外观、美容要求的患者,可以推荐自体或假体乳房重建。
肿瘤瞭望:这次“重建论坛”上,针对“腔镜乳房重建”这一新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讨论,您如何看待这一有争议性的问题?
王永胜教授:本次“重建论坛”设置了“腔镜乳房重建”的议题,并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屈翔教授进行演讲,客观分析了腔镜乳房重建的优势和审慎。腔镜乳房重建确实存在切口微创,视野良好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相应的缺点,比如目前有一定的学习曲线和腔镜设备要求,目前仅有少数医院能够熟练掌握腔镜乳腺癌治疗技术。
在追求乳腺癌治愈的道路上,我们既要保证疗效和肿瘤安全性等问题,同时也可以在美容效果、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努力。至于开放手术还是腔镜手术下的重建,医生应该根据自己中心的技术条件为患者选择适合的方式。
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腔镜乳房重建的安全性是可行的,我更倾向于腔镜下大网膜乳房重建技术;如果选择假体乳房重建,利用乳房下皱襞切口也可以获得直观的手术视野,重建后的切口也比较隐蔽。随着年轻一代医生的成长和腔镜技术的发展,将使我国乳房重建技术更加多元化,也会达成更多的共识。
肿瘤瞭望:这次SIBCS大会还将首次举行中国乳腺癌临床实践争议与共识投票会,作为主席团专家,您如何看待3C投票这一形式以及产生的共识?
王永胜教授:目前国内外乳腺癌领域已经有不少权威的指南,包括CBCS乳腺癌诊疗指南,也有一些针对乳腺癌新辅助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等特殊分子亚型的治疗、多基因检测的专家共识,比如ASCO或NCCN的前哨淋巴结活检、乳房重建等专项的指南或共识。
然而,指南的更新可能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和循证医学证据积累,对于在更新间期出现的争议性问题,往往需要通过专家共识进行补充。此次“3C高峰论坛——中国乳腺癌临床实践争议与共识投票会”填补了指南更新过程中的盲区,增加了临床工作中新出现的热点问题的讨论和投票。当然,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数据来应用于中国的临床实践,此次3C投票更多考虑了中国国情,我们希望此次3C会议能够产生很好的共识性意见,从而更好地指导医生对中国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决策。
专家简介
王永胜教授
二级教授 博士生导师
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 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分会 副主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 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乳腺癌学组 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学组 委员
国家卫健委乳腺癌诊疗规范专家组 成员
GBCC国际指导专家委员会 成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靶向治疗分会 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