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聂建云教授,云南省肿瘤医院乳腺二科副主任,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云南省肿瘤医院乳腺亚专科秘书,云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秘书。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在2015乳腺癌高峰论坛中,《肿瘤瞭望》采访了大会转化医学环节主持聂建云教授。访谈中聂教授对转化研究进行了全面的介绍,还简介了此次大会中转化医学环节的主要演讲内容。下面是聂建云教授的访谈内容:
转化医学在医学领域中是一个新的概念,但不是一个新的学问。转化医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其实早就有了 ,只是我们没有把它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转化医学是在1996年作为一个新的名词在Lancet杂志上被首次提出。当时是作为一个词提出,为了在医学领域明确界定一下什么叫转化医学。但是直到2003年,Science杂志才把转化医学作为一个真正的医学术语和医学概念提出来,当时的背景是,美国投入了大量经费到基础研究中,而美国人民反映,他们的健康水平并未得到显著提高,政府迫于压力,在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平台上提出了“转化医学”一词,向老百姓解释,转化医学不是投入后马上产生效应的,事实上它已经产生效应了,但是人们没有看到它的成果。在这样的背景下,把转化医学作为一个医学门类或医学术语正式提出来。所以说,转化医学这一概念真正形成的时间是2003年,到现在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在中国,转化医学作为一个真正被大家接受的词是在2007年,当时是由中国协和医院的刘谦院长牵头办了中国第一届转化医学大会,人们才逐渐认识了这一概念。所以我对转化医学的理解就是,把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成临床医学的实践操作,然后再将临床实践操作中发现的问题回馈给基础研究,变成一个双向的、互通的渠道。所以转化医学是沟通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一个双向的渠道和枢纽,同时也是我们所说的,从实验台到临床旁的一个过程。而我个人认为,转化医学在乳腺癌领域里面,早就已经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了,包括像我们乳腺癌以前的Ki67的检测、ER、PR、HER2检测其实都可以放入为转化医学的宏观概念里讲。近几年来,包括乳腺癌相关的一些检测、诊断、治疗,包括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的判断和界定,都是转化医学的范畴。今天早上我们转化医学这个版块,最开始宋传贵教授从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按每一个乳腺癌分子分型可能涉及到哪一些跟乳腺癌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抗体或靶向药物作用的靶标等等来讲解转化研究。比如Luminal A型的、HER2阳性型的、三阴性型的,比如说他提到的PIK3CA或PAM50等等这些指标,这些都是转化医学的概念。宋传贵教授是从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角度来阐述转化医学的概念。
第二个讲者刘强教授是站在一个高瞻远瞩的角度,不是从分子分型,而是从整个乳腺癌领域里,从作用的环节或者作用的靶点等等,比如说肿瘤的微环境、肿瘤干细胞、肿瘤的免疫治疗相关的等等来阐述转化医学。
第三位讲者徐小洁教授,更加具体地从148a这一作用靶点建立一个研究体系,从VEGFR这一信号通路上研究这一靶点,她作为基础研究的实践者,从她自己的实际工作,建立一个研究模式,来诠释转化医学。
最后一位教授是刘毅教授,他从临床研究的角度,如HER2 ECD这一靶点,设计一个临床研究,来证实这样一个靶点在转化医学中起到什么作用,它用于判断HER2的阳性或阴性中的准确性,或用于判断HER2治疗的敏感性,等等。
所以,这四位讲者中,前两位相当于用一个广角镜或长焦镜,从宏观角度来诠释转化医学。后两位讲者相当于用一个特写镜头来诠释转化医学的一个具体实践经历。所以我觉得转化医学在乳腺癌领域里面是一个实践性比较强,前途也比较广阔的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我也希望我们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转化医学越来越成为一个新的学科,成为一个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的学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