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届欧洲血液学年会(EHA)于2023年6月8日至6月1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通过线上+线下组合会议的形式举行。作为欧洲血液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性会议,EHA大会将分享各种科学主题、临床和基础研究,涵盖良性和恶性血液学,并讨论血液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在骨髓纤维化症(MF)的治疗方面,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洁教授团队的多项研究(abstract S212,P1201及P1033)入选本次大会,着重探索了新型JAK抑制剂杰克替尼(Jaktinib)在MF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其临床价值较大,获得了较大的关注,为此《肿瘤瞭望》在EHA现场特邀采访了金洁教授并针对该话题进行了简要讲解。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第28届欧洲血液学年会(EHA)于2023年6月8日至6月1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通过线上+线下组合会议的形式举行。作为欧洲血液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性会议,EHA大会将分享各种科学主题、临床和基础研究,涵盖良性和恶性血液学,并讨论血液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在骨髓纤维化症(MF)的治疗方面,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洁教授团队的多项研究(abstract S212,P1201及P1033)入选本次大会,着重探索了新型JAK抑制剂杰克替尼(Jaktinib)在MF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其临床价值较大,获得了较大的关注,为此《肿瘤瞭望》在EHA现场特邀采访了金洁教授并针对该话题进行了简要讲解。
01
《肿瘤瞭望》:请简要介绍骨髓纤维化症(MF)当前的主要治疗手段及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金洁教授:骨髓纤维化症(MF)是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一种,相较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而言,MF的预后相对更差,根据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和动态国际预后积分系统(DIPSS),可大致将MF分为低危、中危(中危-1和中危-2)及高危三组,目前治疗上主要针对中危-2及高危组的患者,指南上推荐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芦可替尼(ruxolitinib)及羟基脲两种。但值得注意的是,芦可替尼或羟基脲的治疗仅解决了一部分MF患者因脾脏肿大所带来的压迫症状、体质性症状及负担,仍有较大部分患者的上述症状却无法得到改善。除此之外,芦可替尼治疗还将导致贫血、血细胞减少、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羟基脲的安全性相对更好,但缩脾及改善体质性症状的效果相对欠佳。
02
《肿瘤瞭望》:您团队的一项口头研究(S212)对比了杰克替尼(JAKTINIB)vs羟基脲在中危-2或高危骨髓纤维化症患者中的疗效,在此请您详细解读一下?
金洁教授:该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的III期临床试验,比较了新型JAK抑制剂杰克替尼(JAKTINIB)与羟基脲在中危-2或高危骨髓纤维化症患者中的疗效,研究共入组105例患者,按照方案预设,基于前70例随机化受试者完成24周治疗随访的数据进行1次中期分析,主要终点是24周时基于中心影像学评估的脾脏体积较基线缩小≥35%(SVR35)的患者比例,其结果显示:①杰克替尼(JAKTINIB)在24周时的SVR35达到了72.3%,明显高于对照组(羟基脲组)的17.4%,疗效明显更优②在24周内贫血响应、血红蛋白的改善、MPN-SAF TSS症状评分以及脾响应等指标上均显示出杰克替尼较羟基脲更优。③在安全性方面,杰克替尼组常见的≥3级治疗期血液学不良事件(TEAE)和常见的非血液学TEAE的发生率均低于羟基脲组。
03
《肿瘤瞭望》:能否谈一谈杰克替尼(JAKTINIB)和芦可替尼(ruxolitinib)两种药物在MF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
金洁教授:尽管目前尚未开展关于杰克替尼与芦可替尼在MF治疗中的头对头(head-to-head)研究,但基于我们中心在前期参与的芦可替尼I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而言,其24周时基于中心影像学评估的脾脏体积较基线缩小≥35%(SVR35)的患者比例要低于本研究所报道的杰克替尼组数据,另外芦可替尼治疗的贫血发生率达到了42%,要明显高于杰克替尼。当然,头对头研究的结果能更为有力地说明该问题。
金洁教授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名誉主任
浙江大学血液肿瘤(诊治)重点实验室主任
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学科-浙一医院血液学科带头人
浙江省血液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浙江大学癌症研究院恶性血液病基础与临床研究负责人
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白血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创新团队带头人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抗癌协会血液疾病转化医学前任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学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
CSCO抗白血病联盟副主任委员
CSCO抗淋巴瘤联盟常务委员
海峡两岸血液学会常务委员
中国健促会血液学会常务委员
浙江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师学会血液学分会会长
在Lancet Oncology、Cell、Blood、Leukemia、JHO等SCI收录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以第一获奖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